苹果最新发布的智能手机标志着消费电子产品制造业迈出了低调却又引人瞩目的一步:该公司已确认其新款 iPhone Air 将配备3D 打印钛金属 USB-C 接口。虽然这并非 9 月份新品的亮点,但这一决定标志着苹果将增材制造技术融入其大批量生产流程的战略举措。

结构性和可持续性的转变
钛金属 USB-C 端口是 iPhone Air 重新设计结构的一部分,该结构在不影响强度的情况下减少了材料使用量。据苹果公司称,与传统锻造方法相比,采用 3D 打印钛金属端口可减少33% 的材料使用量。这符合该公司在其设备组合中大力推行可持续性和材料效率的理念。
尽管苹果此前曾在高端 iPhone 和 Watch 机型中使用过钛金属,但这似乎是该公司首次确认在大众市场设备的功能性结构部件中使用增材制造技术。
为什么要 3D 打印连接器?
对于 USB-C 端口等小型高应力组件,3D 打印技术能够控制其内部几何形状,保持材料属性的一致性,并最大程度地减少浪费。直接打印钛金属,使 Apple 能够保持严格的公差,同时减少加工和后处理步骤。
虽然苹果尚未透露所使用的具体 AM 工艺,但该公司过去已提交与金属增材制造和内部组件原型设计相关的专利。
消费电子产品中的增材制造
苹果并非唯一一家探索3D打印消费电子产品的公司。谷歌的ATAP部门此前曾研究过3D打印智能手表组件,惠普也使用其Multi Jet Fusion平台进行原型设计。然而,苹果的决定因其全球规模和影响力而引人注目。
将 3D 打印组件引入到像 iPhone 这样大批量生产的产品线中,标志着增材制造在紧密公差、高可靠性零件方面的技术日趋成熟,并强化了增材制造在原型设计和主流生产领域中不断扩展的作用。
启示
尽管苹果尚未透露 iPhone Air 的其他部件是否也采用增材制造,但此举表明该公司正在测试增材制造技术在精密金属部件上的长期可扩展性。这究竟是仅作为目标用例,还是预示着更广泛的转型,仍有待观察。
尽管如此,通过在旗舰消费产品中加入3D 打印钛连接器,苹果提供了一个切实的例子,说明增材制造如何从实验室走向工厂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