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究人员在河北省工程力学研究所完成了对缩小版3D打印混凝土房屋模型的抗震测试。该测试旨在评估 3D 打印建筑的抗震能力,使用可以模拟各种地震条件的复杂六自由度振动台。

研究人员在实验现场对3D打印房屋模型上的裂缝进行标记。(图片来源:摄影/康普)
该测试模型长 5 米,宽 1 米多一点,配备了多种监测设备,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应变计和每秒可捕捉 3,000 帧的超高速摄像机。由浙江大学孙晓燕副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与杭州灵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评估该结构的性能。
结果表明,该模型经受住了 6 级地震,没有结构损坏。在 7 级和 8 级地震中,结构出现裂缝,但保持了整体稳定性。即使遭受 9 级地震导致结构完全开裂,核心结构仍保持完好,没有倒塌。

河北省张家口市吴家庄村3D打印农舍(图片来源:人民网/陈晓东)
此次测试符合中国既定的抗震建筑原则,该原则规定了对小震、中震和大震的不同性能要求。大连理工大学副教授何华南表示,建筑物在小震中应保持完好无损,在中震中应能修复损坏,在大震中应避免倒塌。
“3D打印房屋前景光明,”孙晓燕表示,这些结构通过数字化设计,在施工速度和精度方面具有优势。不过,这项技术在广泛应用之前仍需要额外的专业认证和实践测试。
来源:人民网
【特别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如有关于文章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或删除(微信:18923725282 / 邮箱:454884888@qq.com)。